睡裙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睡裙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古籍整理如何适应现代化需要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6:20:59 阅读: 来源:睡裙厂家

我国正在迈步走向现代化,经济上学习西方的长处,思想文化上既要学习西方的长处,也要保持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已深深地渗透到现在每个人的身上而更多的则保存在中国的古籍之中,需要我们去开发,去研究,去分辨,去继承。而这一切,又都需要有人做前期工作:整理古籍。

中国的古籍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的。但它存在着许多不便于今人利用的问题:如许多善本书珍藏在国内外的图书馆或个人手中,一般人很难看到,需要影印;有些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讹误颇多,使用不便,需要标点校勘;有些古文字很难读,如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需要作研究整理;有些考古发掘中新发现的资料,需要及时结集出版;有些重要的古籍不光专家需要,一般群众也需要,他们要从中吸取营养,但古文阅读有困难,这就需要作新注,甚至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一切,都得成千上万人长期努力,方能完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

近百年来,古籍的整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解放前,以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出版机构影印出版了一批好书,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以及“四库珍本”、“丛书集成”等。

二、解放后,国家组织专家点校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质量高,但数量太少。

三、80年代后,古籍整理与出版进入高潮期。成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国家教委古籍领导小组,进入有计划、有步骤的新阶段。每年投入大量经费,并且在许多高校建立古籍研究所和文献专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在古籍整理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影印了一大批珍贵古书。如国内外收藏的地方志、敦煌吐鲁番文书《四库存目丛书》、北京图书馆藏善本书、碑帖,新中国出土墓志,竹简帛书,《中华大藏经》、《道藏》、《藏外道书》。2.整理了一大批古书。如《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全宋文》、《全宋诗》、《全辽文》、《全元文》、《全明文》、《续资治通鉴长编》、笔记等。3.出版了一大批工具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二十四史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大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汉字大词典》等。4.出版了一批研究性的杂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献》、《古籍整理与研究》、《书品》、《学林漫录》)、论文集、专着。5.翻译了一大批重要古籍。

以上成就,使研究传统文化的着作得以大量产生,对精神文明建设起了良好的作用。说明古籍整理在适应现代化需要方面已迈出了一大步。然而要更上一层楼,还需要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目前古籍整理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以为主要有:

1.古籍整理的精品不够多。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追求短平快,有些影印的大部头书质量相当差。如《历代笔记小说汇编》(辽沈书社出版),版本差,印刷模糊。有的虽然作了整理,但水平不高,如《宋诗话全编》,编次凌乱,诗话体创自欧阳修,比他晚 6年的文莹《玉壶清话》却放在他之前,刘叔赣与刘颁乃一人,而误分为二,且将刘叔赣误放到欧阳修之前。许多诗话年代都没有考证,时序颠倒,比比皆是,书前的长序对此作断代研究,岂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些书挂大名骗人,如新出的《唐诗宋词全集》,加注释,才十来本,根本不全,却说全,这是欺诈行为。有些译本粗制滥造。

2.近来古籍整理有速度放慢的趋势,尤其是高水平的书。这与不少单位政策有关,某些领导认为古籍整理不算研究成果,评职称不予计算,这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积极性,年轻人评不上职称,就会影响工资、住房等,因而不愿再承担此类项目。以中华书局出的宋元的明清人笔记为例,近年出的比80年代少。

3.有些新资料未能加快速度出版,如新收集到的《永乐大典》。有些人们急需的书未能及时重印,如:范仲淹的《范文正公文集》、沈括的《梦溪笔谈》(胡道静校注本)、王明清《挥麈录》(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夷坚志》等。有些编就的书未能及时出版,如《全宋文》编了200册,但只出了50册,就停止了,一停就是十来年。

4.古籍整理无止境,再有名的专家也会出错,这就需要不断地修改、提高,而提高的捷径就是展开学术批评、学术讨论,过去中华书局汇辑成《古籍点校疑误汇录》等书,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现在,这方面的成果越来越少了。许多论着的评奖主要看反映如何,有些人怕提了问题,影响人家评奖,不愿写。也有极个别人用抓辫子的手法,无限夸大,借此贬低、打击他人,也影响了整理古籍的积极性。

怎样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我建议: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从未面世的书,特别是孤本,全部影印出版,有的古本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天一阁的《宋天圣令》,改变了人们对唐、宋之际法律的认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实宾录》,内引不少《十国纪年》的佚文,对研究五代十国史有重要价值。新收集到的《永乐大典》残卷应及时影印,最好将北大出版社出版的《顺天府志》(抄自《永乐大典》)、北大藏的《宋状元及第图》等以及今藏美国的文廷式传抄的《永乐大典》散页一并收入。

2.将明、清时期的宝卷全部影印出版,这是研究民间宗教、民间信仰、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料以往只秘藏在图书馆、档案馆中,极大地制约了学者对它的研究。可以说至今研究的人甚少,成果寥寥无几,水平不高。这类书发行范围可以适当控制。

3.有关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刊物应当开辟学术批评的专栏。应当提倡百家争鸣,端正学风,刹住吹捧风和诬陷打击之风。

4.古籍整理的体例应力求完美一些。

(1)书前有研究性比较强的序。序要交代作者的情况,书的来历、价值、版本等。

(2)标点问题 。有些书标专名号,有些书不标。我以为标比不标好,尤其是有关外国或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如不标很难正确辨认。

(3)正文有校勘记。主要应是用版本校和他校。理校难度大,不易掌握,不必硬要求。

(4)有佚文者要作辑佚 。辑佚是沙里淘金的工作,费力不讨好,但又很重要。辑佚很难一次就解决。它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全,有伪。对伪者应作考证,辨明后,加以剔除。

(5)附录。有关该书及作者的资料。

(6)编制有关的索引 。如:人名或书名索引。地理书则应有地名索引。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体例比较完美,可取。所出笔记体例也佳,但大多无索引,宋人笔记中唯《涑水记闻》有之。

5.提高注释水平。有的书,你知道的他都注了,你不知道的他也不注,这样的注释本就没有多大价值。我认为,辞典中可以查到的应择要注,主要应注释那些难以查到的字或词,或辞书中也没有解释清楚的字或词。

6.多出点高质量的工具书。官制常常是古籍中的拦路虎,中华书局出的《宋代官制辞典》很受读者欢迎,如果其他各个朝代都编一本官制辞典,成为一个系列,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唐刺史考》、《宋代郡守通考》都是很有用的工具书,可惜做得相当粗,当然,这种书要做好难度太大,需要再精加工,前者加工后再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愿后者也能如此。

脱脂剂批发

复合类印刷批发

室内消防栓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