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裙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睡裙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中国粮油市场2014年7月分析报告直唇姜属

发布时间:2020-10-18 14:50:31 阅读: 来源:睡裙厂家

中国粮油市场2014年7月分析报告

核心提示:7月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致使黄淮和华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黄淮地区是我国两大玉米主产

7月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致使黄淮和华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黄淮地区是我国两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干旱致使玉米苗情远不及往年。中央气象预报8月上旬该地区有大雨和暴雨,将对旱情有所缓解。

7月份,国内粮食市场表现不一,其中小麦价格随着收购数量增加而温和上升;玉米价格在优质粮源紧缺和黄淮主产干旱产量预期下降的共同刺激下上涨;稻米市场平稳,但湖北转基因大米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国产大豆在非转基因概念和食用需求的带动下,价格触底反弹。国内油脂油料市场以弱为主,主要品种植物油价格在外盘带动下继续下跌。

7月份,国内小麦托市收购、油菜籽临储收购有序进行,小麦收购数量同比增加而油菜籽收购同比减少。截至7月末,全国累计收购小麦总量应该在5500万吨之上,较去年同增加1842万吨,相对于全国冬小麦11990万吨的产量来说,接近一半收入库中,其中全国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接近2400万吨,远高于去年的850万吨。截至 7 月 20日,湖北、四川等 12 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油菜籽237 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 186 万吨,临储收购油菜籽198万吨,也远低于去年同期。7月份,早籼稻托市在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四省也启动,早籼稻主产区的仓容紧张有可能影响早籼稻收购进度。

7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50.54(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上涨1.58%;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09.28(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下跌0.31%。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7月份,国内小麦收购进展如火如荼,全国累计收购量大幅超出去年同期,托市收购量也远超预期;市场行情温和上扬,企业收购行为维持谨慎,农村经纪人囤粮待售心态依旧;面粉出厂价格维持稳定,麸皮价格在前期快速走高后,回归平稳;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小麦的饲用消费量。国家统计局7月上旬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659.6万吨,比2013年增产474.8万吨,增长3.6%。其中,冬小麦产量11989.9万吨,比2013年增产404.5万吨,增长3.5%。冬小麦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

一、国内新小麦市场温和走高

7月份,国内小麦收购进展顺利,收购量不断提升,市场行情也随着收购的不断深入而温和上升;进入7月下旬,农户手中余粮渐少,收购进度减缓, 各级储备轮换及其他政策性收购进入尾声,市场行情基本稳定。据市场信息,月末,河北、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的新麦净粮收购价格多在1.25-1.27元/斤,水分多在12-13%,容重在770-790克/升之间;豫中、豫东、苏北、皖北、鲁南等地新麦净粮收购价多在1.23-1.25元/斤,水分在12.5-13%,容重在750-780克/升间;豫南、苏中、沿淮区域及其他地区净粮收购价多在1.21-1.23元/斤,水分在13%左右,容重多在750-770克/升;其他部分区域收购价在1.19-1.21元/斤,容重较低,水分13-14%。相比上月同期,各地收购价格平均上涨0.02元/斤。

依照当前的收购量、农民手中余粮、玉米价格的涨幅,一个月内小麦收购价格仅上涨2分钱,可以说是市场表现的相当“温和”,而这种“温和”来自于企业收购的“矜持”。在企业看来,盲目追高势必面临较大风险,去年的教训历历在目;而在粮食经纪人看来,后期上涨指日可待,等等再卖肯定能卖好价钱;在国家看来,较大量的收储很大程度上如“吃了定心丸”,在后期有了足够的粮源来执行调控。

二、全社会收购数量同比最多

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截至7月15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38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42万吨。5日收购量平均达到530万吨。收购进度之快为执行托市政策以来最快的一年。

收购进度快于往年的主要原因,一是托市大面积启动,收购管控严格,在市场价格到达托市水平附近后平稳运行,为托市小麦收购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新作小麦产量、质量双提升,农民有粮可售;三是受玉米价格快速高走影响,饲料养殖行业加大了对小麦的收购力度;四是国家加强了对小麦的储备力度,不仅积极轮入储备小麦,还通过“增小麦减稻谷”的储备调节方式收购串换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0日,全国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接近2400万吨,其中,河南收购约988万吨左右,江苏收购约650万吨,安徽收购约610万吨,湖北和山东共收购约150万吨。相比上年总共只有850万吨的收购量,今年托市小麦将为后期缓解市场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收购量大幅扩大无疑将缩减后期市场流通粮源,但是否会成为后期小麦价格上涨的根本因素还要进一步观察。对近两年市场价格变化的原因分析,供需因素影响已经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目前来看,较为大量的小麦被各级储备库及贸易商收入库中,或激发起企业对后期“粮源偏紧”的忧患意识,但应看到,面粉消费疲软、麸皮价格回稳、新作玉米即将上市都将是后期小麦价格的利空因素,而一旦进入小麦的消费主要季节,市场供应将快速增加,麦价止涨回稳可能性极大。同时应该看到,不少企业属于贷款收购,半年的贷款利息、仓储成本加上损耗将会在0.06元/斤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收购价格在1.23元/斤的话,10月份以后的出库价格最少要在1.29元/斤以上才不会亏钱。基于上年的经验和教训,今年消费旺季将会有较大数量的小麦出仓以锁定应得利润。

三、政策粮交易维持低迷态势

7月份,中央政策性小麦周均投放50.1万吨,较上月减少0.1万吨;周均成交8.3万吨,较上月减少3.8万吨,周均成交均价2323.55元/吨,较上月略增6.36元/吨。整体来看,本月小麦交易相当清淡,一方面是因为处于收购旺季,市场各个主体关注重点是新麦收购;另一方面,当前国家临储小麦总量较少,存放地点不均衡,使得企业采购选择性较少。

继上月真菌毒素超标小麦开始投放后,本月继续投放2场。周均投放量50.4万吨,周均成交11.1万吨,较上月略减1.3万吨,成交均价1746.88元/吨,较上月略增15.15元/吨。

四、郑强麦主力筑底震荡回升

7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郑麦主力1409合约结束前段时期震荡下跌的走势,在本月波动上行,月内最高冲至2613元,最低2549元,累计涨幅2.5%。月末持仓36882手,月环比减23600手。月末仓单7028张,较上月末减少2300张。

基本面方面,全国累计收购总量近5400万吨(截至7月15日数据),托市收购约2400万吨(不完全统计),较大的收储量提振了国内小麦行情;玉米价格快速走高,且在短期内无持稳迹象,导致小麦饲料消费扩大。优质强筋麦价格基本稳定,由于前期价格上涨迅速,导致企业对优质强筋麦收购态度趋于谨慎,市场上有价无市;普麦品质提升,甚至接近或达到仓单注册的“6分钟稳定时间”的最低标准。技术上,月内行情相继跃升至5日、10日、20日均线之上,并极度接近60日均线,趋势上看在后期突破60日线可能性极大;MACD中DIFF及DEA值虽为负值,但DIFF线回升向上意愿强烈。

上月笔者曾建议多单2550-2570元适度增仓,本月维持此观点。综合来看,8月份即将进入交割月,仓单数量和持仓量差别较大,这或支撑行情走高,但保证金提高或“清退”相当一部分机构投资者,预计8月份行情上限或接近或达到2650元,月内下跌空间有限,如回调至2580元,建议空单离场止损。

五、进口麦环比同比继续降低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6月份我国进口小麦11.22万吨,同比、环比分别减少10.7万吨和11.3万吨,月度进口量连续第5个月降低。主要进口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为8.95万吨和1.21万吨,还有0.8万吨进口自哈萨克斯坦;进口均价为349.36美元/吨,环比增加24.26美元。1至6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55.5万吨小麦,其中,进口澳大利亚小麦约占一半,为49%,美国占29%,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占12.2%和7.6%。6月份,我国出口面粉1.3万吨,主要出口至朝鲜0.38万吨。1至6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面粉9.17万吨。

7月份,国际小麦行情继续走低,美国CBOT小麦指数跌至537.6点,创4年来新低后,弱势震荡。供需格局宽松以及临池农产品价格走低是拖累小麦行情的关键因素。据机构7月份报告,2014年欧盟软麦产量将达1.405亿吨,较上年增长500万吨;同时据俄罗斯农业部信息,截至7月末俄罗斯小麦收获3320万吨,单产达3.66吨/公顷,高于上年同期单产3.04吨/公顷。美玉米持续下跌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交易商对小麦的积极性,据数据,CBOT玉米自月初最高时的423点跌至月末最低时的363.6点,跌幅14%。

综上所述,市场上刺激小麦上涨的利多因素正逐步堆积。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最新收购数据仅仅截至到7月15日,但依照当前的市场供应量和收购进度来猜测,截至7月末,全国累计收购小麦总量应该在5500万吨之上,相对于全国冬小麦11990万吨的产量来说,接近一半收入库中;同时,玉米行情目前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华北地区、南方销区的玉米依旧“涨意盎然”,多地出现有价无市现象,小麦正大量的涌入饲料消费渠道;受加工业不景气影响以及上年的教训,今年多数面粉加工企业减少了原粮的采购和储存,如果市场一旦启动消费模式,对小麦的需求将是爆发性质。这均是刺激小麦价格快速上涨的关键因素,而能否实现,则需要看国家的“脸色”:如储备小麦如何投放、储备玉米怎样供给市场、储备的进口小麦何时投放,甚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在后期将如何运行,都将决定小麦价格是如何演绎。预计8月份上、中旬,收购减缓将会让一直紧绷的收购市场适当放松,行情整体延续7月末的走势,以稳为主,个别地区小幅走高;8月下旬及整个9月份,市场需求或明显提升,市场或出现较为明显上涨,预计9月末,黄河以北地区小麦收购价或达到1.29-1.32元/斤,黄河以南地区或在1.26-1.29元/斤,淮河流域或在1.23-1.26元/斤;进入10月份,市场供应或有所增加,发布的2015年小麦托市价格或对市场影响有限,行情回归平稳,进一步大涨空间较小。

玉米

2014年7月份,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继续上涨,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按计划投放,跨省移库玉米及进口玉米也按照计划拍卖。虽然东北临储拍卖玉米不断进入流通,但产销区贸易企业继续看涨玉米价格。玉米价格连续上涨,导致小麦替代用粮增加。饲料养殖行业近期经营状况稍有改善,深加工产品价格涨跌互现。总体看,用粮企业的采购心态较为复杂,大型企业库存较为充裕,中小企业则被迫接受高粮价。大商所玉米期货交易价格出现了单边上涨行情。

一、国家临储玉米继续拍卖

本月国家临储及进口玉米竞价销售继续有计划展开,各批次拍卖结果如下:

7月2日,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3029113吨,实际成交790721吨,成交率26.1%。

7月3 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进口美国 2 号黄玉米 501543 吨,实际成交 295546 吨,成交率 58.93%。

7月9日-10日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4500354吨,实际成交1844125吨,成交率40.98%,成交均价2223元/吨。

7月10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进口美国2号黄玉米502404吨,实际成交376158吨,成交率74.87%。

7 月 16 日-17 日,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 4521369 吨,实际成交 2056654 吨,成交率 45.49%,成交均价 2240 元/吨。

7 月 17 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进口美国 2 号黄玉米 501552 吨,实际成交 473089 吨,成交率 94.33%。

7 月 23 日-24 日,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 2012 年玉米 4491984 吨,实际成交 1930115吨,成交率 42.97%,成交均价 2252 元/吨。

7月24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进口美国2号黄玉米500062吨,实际成交420091吨,成交率84.01%。

7月30日-31日,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玉米计划销售2012年玉米4516204吨,实际成交1748178吨,成交率38.71%,成交均价2264元/吨。

7月31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玉米计划销售498394吨,实际成交477003吨,成交率95.71%。

目前多省市、大批量、有计划的玉米拍卖,有效的将库存向流通粮源转化,使得用粮企业心态逐渐稳定。但是由于各地对于玉米需求程度明显不同,成交率和成交价格分地区差异明显,仍然是优质玉米受追捧。通过交易结果分析,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情况开始逐渐活跃,东北地区成交率明显提高,价格也有所提升。东北拍卖玉米仍然是市场供应的主体,对应的是华北地区的用粮紧张状况仍然没有明显改变,促使部分企业转支东北参拍。相比较而言,临储进口玉米拍卖成交率就明显要高,价格优势仍然是关键。

二、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获补贴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台《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竞购加工国家临时收储玉米补贴管理办法》。给予内蒙古自治区20家(产能890万吨)、吉林省19家(产能1110万吨)、黑龙江省22家(产能853万吨)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办法规定:在2014年5月至10月期间,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临时收储玉米竞价销售活动,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竞购,并于12月底前运回企业自用加工的玉米数量,超过其两个月加工能力,中央财政按100元/吨标准给予补贴。从本次东北深加工企业100元/吨补贴政策来看,有利于东北劣质玉米加速消化,势必降低东北深加工企业的收粮成本压力,将刺激东北深加工企业参拍临储玉米、加速东北临储库存压力释放。

三、养殖、深加工行业经营未改善

近期猪肉价格涨跌互现,整体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猪粮比又到了5.5:1附近。各地炎热天气继续,肉类消费仍处低谷。上半年生猪养殖亏损,母猪淘汰力度相对较大,如今猪价上涨,全面回暖,养殖户淘汰母猪和补栏母猪的行为受到影响。各地区间猪市情况不一,淘汰母猪的行为有所差异。大部分地区母猪淘汰走上正常淘汰轨道,少部分地区淘汰力度仍较大,主要因为散养户对猪市信心不足

近期鸡蛋价格持续坚挺上行,主要受夏季歇伏、鸡蛋产蛋率下降支撑。后期“双节”前下游企业备货预期下,预计短期内鸡蛋价格走势仍将维坚。

近期受美国大豆丰产、库存上升、国内进口到货增加预期影响,国内豆粕价格持续弱势运行,并拖累深加工副产品蛋白饲料DDGS、蛋白粉等价格走弱。

玉米深加工企业近况仍然不佳,原料成本上涨明显,但是终端产品价格并未同步上涨。此前受需求拉动连续上涨的淀粉价格开始出现小幅降价,白糖价格低迷是主因。酒精出厂价格虽然上涨,但是需求端仍然疲软。

DDGS、蛋白粉等产品价格近期均小幅回落。

四、饲用小麦替代量较大

由于玉米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小麦和玉米的价差不断缩小。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快速走高后甚至已经超过了普通小麦的价格,小麦替代玉米就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不少饲料企业采购小麦替代部分玉米使用。

8月份新麦替代玉米数量有望继续增加,就算春玉米即将上市,小麦替代玉米也不会很快停止,可能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预计,2014/15年度我国饲料小麦消费为1400万吨,较5月增加3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50万吨,增幅12%。

五、进口玉米数量略减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我国进口玉米量为2.7万吨,上月为7.9万吨。2014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37.7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9.52%。

2014年6月份,我国出口玉米量为160吨,上月无出口玉米。2014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玉米0.58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67%。

六、多机构看多2014/2015年美国玉米产量

美国头号玉米产区——衣阿华州的农业厅长比尔·诺赛表示,今年衣阿华米产量可能高达28亿蒲式耳,超过了2009年的前历史纪录。

美国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预计今年美国玉米产量将高达创纪录的145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在7月11日的供需报告里预测今年美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38.6亿蒲式耳,比去年创纪录的产量低了0.5%,因为播种面积同比降低4%,抵消了单产达到创纪录的165.3蒲/英亩的影响。

美国玉米作物状况是10年来的最高水平,截止到7月27日,优良率达到75%。林恩集团(Linn Group)预测美国农业部将在8月12日的供需报告里上调玉米产量预测值。该集团执行副总裁罗伊·哈克贝表示,今年秋季的仓储空间可能容纳不下如此多的玉米产量。林恩集团预测美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45.18亿蒲,单产为每英亩172.8蒲。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持仓数据也显示,在截止到7月22日的11周里,管理基金在其中的10周里一直在减持净多单。目前的净多单数量是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

七、大商所玉米期货交易价格单边上涨

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在经历月初的短暂盘整后连续上涨,期间几乎没有回调,近月1409合约开盘2388元/吨,最高到上冲至2522元/吨,最低价格2381元/吨,收盘价2510元/吨,单月涨幅4.67%。

临近交割月,玉米期货价格逐渐向现货价格靠拢。7月9日东北临储玉米拍卖价格和成交率双双提升,期货价格随即开始出现上涨,其后更是连续上涨不止。由于北方港口平舱价格与期货价格具有较强的参考性,所以从北方平舱价格可以看出之前期货价格是偏低的,本轮的玉米近月期货价格上涨主要是向现货价格贴合的正常补涨过程。

综上所述,国家临储及进口玉米仍将分地区有计划的大量投放。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短期内将在国储玉米拍卖的节奏下稳定运行,东北地区价格保持稳定。华北地区特别是山东、河南地区价格有望继续高位运行,南方销区价格有望稳中略升。猪肉价格有可能稳中略涨,鸡蛋供需有望达到平稳,饲料用量维持稳定,饲用小麦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深加工企业经营现状仍将继续,大部分深加工产品价格难言涨价。预计下月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均价2430元/吨。

稻米

7月份,国内稻米行情整体以稳为主,个别地区略有涨跌;东北临储粳稻、南方临储稻谷常时常量投放市场,除中晚籼稻表现尚可之外,其他稻谷品种表现低迷;国家在7月份先后对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四省启动早籼稻托市预案,但受仓容压力及市场不振影响,预计托市收购难度较大;本月,中晚籼稻期货正式登陆郑州商品交易所,至此,稻谷全系列品种全部进入期货交易市场。

一、早籼稻价格低迷 托市及时启动

7月份,早籼稻陆续上市,由于市场收购价格低于国家规定的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符合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条件,为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经国家粮食局批准,7月21日湖北省率先启动“2014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一周之后的7月28日,安徽、江西、湖南三个早籼稻主产区也相继启动早籼稻托市预案。

根据“预案”规定,早籼稻托市收购执行时间为2014年7月16日至9月30日,收购价格以2014年生产的国标三等早籼稻为标准,每市斤1.35元,等级差0.02元/斤,收购价格较上年提高0.03元。尽管在四省区启动了早籼稻托市预案,但今年的早籼稻托市收购依旧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方面,连续两年启动托市收购,主产区仓容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稻米市场持续低迷,通过政策性粮食交易、轮换等方式出库等办法难以快速有效扩大仓容。

据市场信息,目前湘、赣等地区轮换的2011年早籼稻出库价格在2200元/吨,市场上收购的陈稻价格多为2500-2600元/吨,相比国家规定的2700元/吨的价格相差甚远。由于市场普遍对早籼稻后市预期不佳,启动早籼稻托市后市场收购主体相对单一,大量的早籼稻原粮流入国家临储库中,在“硬性”拔高了市场价格之后,一旦储备轮换停止,经营早籼稻及早籼米的企业或面临更加窘迫是境地。

二、东北粳稻米平稳 苏皖行情坚挺

7月份,东北稻米市场延续平稳态势,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较低抑制了对稻谷的需求,而大米消费不旺也难以推动米价走高。据市场信息,月末哈尔滨地区收购长粒水稻价格在3300-3400元/吨,与上月末价格基本持平;五常收购稻花香水稻价格在3240-3600元/吨,大米出厂价格在8000-9000元/吨,比与上月末价下降100-200元/吨;佳木斯周边收购圆水稻价格2960-3060元/吨,圆粒大米出厂价格4160-4320元/吨,长粒水稻收购在3200-3300元/吨,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4700-4800元/吨,比上月末价格上涨100元/吨左右;富锦收购水稻价格在2900-3040元/吨,与上月末价格持平;建三江收购圆粒水稻2960-3060元/吨,圆粒大米出厂价格在4160-4300元/吨,均与上月末价格持平。

7月份,国家继续在东北地区投放临储粳稻,成交情况低迷,主要成交稻谷均为2013年产水稻,主要原因是陈稻上市量较大,市场供应宽松,在消费不振的背景下,企业多是随用随采。

时间

东北临储粳稻

投放量

成交量

成交均价

成交率

0707

133.76

1.71

3,021

1.3%

0714

133.63

1.68

3,031

1.3%

0721

134.29

2.06

3,022

1.5%

0728

114.32

3.89

3,038

3.4%

苏皖粳稻行情稳中趋升,主要原因是市场粳稻存量减少,但受需求抑制,价格并未出现显著上涨。据市场信息,江苏无锡晚粳稻3130元/吨,月环比上涨30元/吨,涨幅1.0%,粳米4220元/吨,与上月环比持平;合肥市场粳稻收购价格2860元/吨,较上月同期持平,一级粳米批发价4580元/吨,较上月略增40元/吨。

苏皖临储粳稻本月交易略见起色,主要是因为市场供应偏紧,刺激的企业采购需求。

时间

南方临储粳稻

投放量

成交量

成交均价

成交率

0704

10.09

3.51

3,048

34.8%

0711

10.06

5.16

3,054

51.3%

0718

10.51

5.69

3,048

54.1%

0725

10.00

4.20

3,056

42.0%

三、中晚稻期货上市 市场供应偏紧

7月份,国内中晚籼稻行情坚挺,主要是因为市场流通量逐步减少,企业需求平稳,收购价格坚挺。尽管尚处中晚籼米消费淡季,但由于储备轮换量逐步减少,企业库存较低,国家加大了临储中晚籼稻的投放。

时间

中晚籼稻

投放量

成交量

成交均价

成交率

0704

79.14

11.01

2,728

13.9%

0711

80.58

21.69

2,709

26.9%

0718

78.80

27.44

2,712

34.8%

0725

110.40

35.83

2,706

32.5%

7月上旬,晚籼稻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首批上市交易合约为LR411、LR501、LR503、LR505,各合约挂牌基准价均为2760元/吨。晚籼稻的交易单位为20吨/手,上市首日涨停板为8%,之后每日涨停板为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5%。晚籼稻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为3元/手,晚籼稻期货合约上市当日开平仓手续费减半收取。晚籼稻开盘首日期价全线飘红,主力合约1501开盘价为2760元/吨,盘中最高价为2816元/吨,收盘上涨12元至2813元/吨,涨幅为1.92%。除远月合约1505上涨0.91%外,其他合约涨幅均超过1%。不过盘面价格与当前现货价格基本持平,且国家持续投放托市籼稻,需防范追涨风险。相比早稻和粳稻期货,晚籼稻期货上市首日即展现了活力,总成交量为26592手,总持仓为10084手。而当日早稻期货总成交量仅为2988手,粳稻则为10手。分析认为,晚籼稻期货合约设计贴近现货市场实际,方便投资者参与,晚籼稻期货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四、大米进口增加 越南大米涨价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6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3.55万吨,同比增加7.25万吨,环比减少3.5万吨。1-6月我国大米累计进口量为131.9万吨,同比增加0.23万吨。除海关公布的进口数据外,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大米通过边贸或非常规渠道进入国内,这部分大米对我国大米行情影响相对明显,特别是在国内稻谷价格高企,市场整体消费不振的背景下,从各种渠道进入国内的大米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国内大米份额,影响了大米市场正常的流通秩序。从上半年进口大米的结构来看,主要进口自越南,约69.8万吨,占总量的53%,其他进口自泰国和巴基斯坦的大米分别为31.1万吨和28.7万吨,分别占24%和22%。

国际方面,据越南方面信息,越南25%破碎率大米最低出口价格提高到410美元/吨,比之前的375美元/吨的底价高出35美元,该政策于7月28日生效。受此影响,月末越南5%破碎率大米的FOB报价上涨至465美元/吨,较上月同期高出55美元,较上年同期高出70美元。据越南食品协会数据,截至7月中旬,越南共出口大米326万吨,同比减少20%,越南今年计划出口620万吨大米,略低于美国农业部预计的650万吨。由于越南米价上调,其在国内的价格优势被明显削弱,据中国海关数据,今年越南大米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8%,而泰国大米的进口量同比增加了171%。

综上所述,在当前整体消费偏平淡时期,稻米的整体格局应以稳为主,个别地区、部分品种的价格或因供需关系而略有波动,但大幅涨跌的空间较小。分品种来看,8月份进入早籼稻收购高峰,受仓容压力影响,预计早籼稻收购进度或受到一定阻碍,但在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的前提下,早籼稻市场行情或略有上涨;中晚籼稻市场将维持平稳坚挺态势,主要原因是企业库存较低,且储备轮换总量下降,由于国家加大了部分地区中晚籼稻的临储投放,中晚籼稻难有大幅走高机会;预计8月份,东北粳稻的整体购销形势不会改变,价格将延续当前走势,以稳为主, 8月下旬可能受大中专院校开学,集团消费增加,大米或略有上涨,但由于临储粳稻常时常量供应,粳稻受拉动上涨空间不大;苏皖粳稻及粳米或在8月略有回升,但整体大环境依旧会影响苏皖粳稻米回升的空间和速度。

大豆

7月,USDA供需报告数据偏空,良好天气照应下,美豆生长优良率处于近二十年来的最好水平,巨大的种植面积,加之良好的单产预期,使得美豆新作丰产压力巨大,美豆期价延续跌势,但全球买家巨量采购美豆新作使得期价短暂企稳。国家临储拍卖大豆继续遇冷,连豆一期价触底回升。供需转向宽松,成本支撑力度下降,豆粕价格下跌,市场油粕比持稳,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油粕现货价格下跌,油厂压榨亏损持续。

一、丰产压力迫近 美豆延续跌势

7月CBOT市场大豆期价继续下跌,USDA月度供需报告利空,良好天气令美豆生长优良率居高不下,美豆丰产压力令期价承压下行并创出新低,随后在超预期的出口销售数据支撑下,期价触底反弹,短暂企稳。

利空方面:一是USDA7月底报告数据明显偏空,一方面新作大豆面积超预期。美国农业部最新预计,2014/15年度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480万英亩,与6月底发布的种植面积报告持平,预计收获面积达创纪录的8410万公顷,远高于去年的7590万公顷。另一方面旧作大豆库存超预期,预计2013/14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1.4亿蒲,高于上月预估的1.25亿蒲,之前市场预估为1.28亿蒲,美国现货供给紧张局面得到缓解。二是美豆生长优良率处于近二十年最好水平,美国农业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7 月 27日当周,美国大豆优良率为 71%,高于去年同期的 63%,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当周美国大豆开花率为 76%,去年同期为62%,5年均值 72%。当周美豆结荚率为 38%,去年同期为18%,5年均值31%。三是8月天气预报显示,美豆主产区气温将低于往年同期水平2-3摄氏度,美国数据传输网络公司7月下旬称,今年 8 月份美国降雨形势良好,预计 8 月份产区降雨量较正常水平高 1-2 英寸。福斯通公司称,由于8月初美国中西部地区将出现降雨,有利于提高美国大豆单产潜力。这预示今年秋季农作物丰产,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可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四是NOPA压榨量略低于市场此前预期,显示美豆内需有所下降。美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数据显示,6月份其会员单位榨油消耗大豆1.187亿蒲式耳(约323万吨),同比减少33万蒲式耳(约1万吨);豆粕出口量为38万短吨(约35万吨),同比减少2.7短吨(约2万吨);豆油库存为14亿磅(约84万吨),同比减少4.5亿磅(约20万吨)。五是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扩大预期,巴西分析师表示,尽管大豆价格持续下挫令人担忧,但巴西农户认为大豆价格仍有反弹机会,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农民支付账单。玉米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巴西玉米播种面积减少,而大豆播种面积略有提高。

利多方面来自需求:一是本月下旬的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数据令多头惊喜,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 7 月 17 日当周,美国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为 267.8万吨,其中销售本年度大豆 22.7 万吨,销售 2014/15 年度大豆 245 万吨,均超过市场预估。截至 7 月 17 日当周,2014/15 年度美国大豆已累计出口销售 1473 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 5.4%,为 5 月份以来预售量首次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二是美国农户囤豆可能性上升,由于价格低迷,美国农户可能囤积大豆,待价格回升后再卖出。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 12 月 1 日的 10 年里,美国农场内外仓储能力增长 20%,其中北达科他州和南达科他州的仓储能力增幅超 30%,因为当地农产品产量大增。三是八月天气预报显示,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降水可能偏少,引发市场担忧,8月定产前美豆期价维持天气升水。

本月宏观面继续偏空,美国二季度GDP大超预期,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的时间节点将会更早,美元指数大幅上涨,令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承压,本月底标准普尔将阿根廷信贷评级下调至“选择性违约” ,这是2002 年以来阿根廷第二次主权债务违约。有经济学家预计今年阿根廷通胀率将超过 40%。动荡的金融局势可能使农民更加惜售大豆,利多短期大豆及豆粕价格。

7月CBOT市场豆类品种资金面维持偏空,多数时间基金均在减持豆类品种净多单,截至7月22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大幅减持大豆、豆油的净多头寸,小幅增持豆粕的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继续押注后期大豆及豆油价格下跌,但相对看多豆粕价格。

后市看来,8月美国天气预报显示降水和气温均适宜美豆生长,美豆很可能实现USDA预计的趋势单产,在庞大的美豆新作供应面前,美豆期价跌破种植成本,并继续震荡走弱的可能很大。短期内需求的放量,显示买方对当前价格较为满意,需求的企稳无疑对期价产生一定的支撑,所谓牛市看供给,熊市看需求,短期期价可能因需求企稳而上涨。尽管我们认为在目前点位做空的安全边际已经不大,但我们也认为本轮期价反弹的高度有限,熊市尾声的期价下跌风险依旧巨大。后期关注焦点一是需求能否持续走强,二是8月天气是否依旧完美,8月是美豆生长的关键期,美盘素有炒作天气的传统,因此我们仍需对8月天气进行密切的关注。技术面看,本月美豆主力11月期价下探1050美分/蒲式耳的支撑后触底走升,短期仍可能维持在1050-1100美分/蒲式耳的区间震荡走势,但随着8月中旬美豆定产期的到来,丰产压力或迫使期价运行区间进一步下移,因此可采取中期逢高沽空的操作策略。在远月榨利正收益的情况下,压榨企业应做好内盘的远月油粕套保工作。

二、食用需求托底 豆一期价触底回升

本月,连豆一指数触底回升,持仓月环比下降。期价近强远弱,临储大豆拍卖维持量价齐跌的趋势。由于当前临储大豆拍买以2011年产东北大豆为主,质量较差,不适宜用于食品豆,而作为油用豆相比进口大豆价格又太高,因此主产区油厂对临储大豆拍卖兴趣不大,企业购买热情持续下降。月底黑龙江地区食品大豆收购价在 4550-4650元/吨,月环比下降,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市场成交清淡;油用大豆收购价格集中于 4200-4300 元/吨,继续保持有价无市局面。今年以来临储大豆已累计成交 174万吨,其中 2010年产大豆85.2万吨,2011年产大豆88.8万吨,国内大豆需求得到补充,购销较为清淡,预计后期国产大豆价格可能继续追随外盘大豆走势,但受到食品豆需求支撑,走势将比外盘强势。

大豆生长方面,中华粮网调查显示,目前东北新季大豆长势状况良好,由于6月中下旬以来黑龙江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大豆长势普遍好于去年同期。目前西部及南部地区大豆已经长至28-32公分,北部及东部地区大豆已经长至25-28公分,部分地区大豆三遍除草及施肥已经基本完成。尽管今年东北大豆种植面积下滑,但国产大豆单产同比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产量情况或不像预期中的那么悲观。预计国产大豆产量下降对豆一期价的支撑力度料有限。

从技术面看,连豆一期价本月震荡回升,重心下移。1501主力合约期价本月触底回升,期价在4300元/吨一线获得的支撑后持续上涨,回补了4451元/吨的缺口,预计短期内仍将维持震荡上扬走势,但期价上涨至4500元/吨之上的阻力很大,建议投资者等待期价冲高抛空。

三、供需转向宽松 粕价继续下跌

本月,连盘豆粕期价继续大幅回落,价格重心下移。豆粕指数持仓量月环比大幅减少,资金持续流出。本月豆类期货市场油粕比月环比持平,由于原油价格下跌,加之厄尔尼诺天气发生几率下降,食用油价格跟随大豆震荡走低,豆粕价格期现同步走弱,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500-3580元/吨,月环比上涨300-360元/吨。

本月饲料养殖消息面利多,猪价延续上涨势头,但涨势已经趋缓,养殖户卖跌不卖涨情绪导致压栏率上升,市场人士看好8月之后的猪价,养殖业信心的恢复,利好粕类中长期需求。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全国猪粮比价为5.31:1,仍然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说明养猪收益虽然回升,但亏损局面没有扭转。不过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普遍上涨,且豆粕价格下降较快,养殖亏损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短期内粕价继续受到全球大豆价格下跌带来的下行压力。国内供需方面,由于南美出口峰值已经过去,我国8-9月大豆进口月环比减少,国内大豆供过于求的情况或得到缓解,豆粕现货供应压力减少,使得豆粕供需矛盾减轻。但8-9月大豆到港成本降幅明显,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受成本支撑减弱。从油粕比角度来看,澳大利亚气象局称, 因为热带太平洋部分水域的水温降低,今年出现厄尔尼诺天气的几率大约为50%。厄尔尼诺天气前景级别也从“警报”降低到了“观望”。食用油价格受到天气炒作的支撑减弱,将会使油厂继续挺粕压油,豆粕价格因此受到支撑。综上所述,短期内粕类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恶化,但随着大豆到港量的环比下降,粕价受到的冲击减弱,期现货价格或将出现一轮反弹。建议饲料养殖企业逢价格回调跌可适当建立豆粕现货库存,但以随购随用为主,更不可追涨。

四、内盘油粕价格下跌 油厂压榨亏损扩大

月末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平均成本为4180元/吨,月环比下降24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960元/吨,月环比下跌100元/吨。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继续下跌,但大豆成本同时下降,使得进口大豆压榨亏损幅度环比持平,仍在400元/吨以上的高位区间。另外,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跌幅大于外盘大豆价格跌幅,使得近月船期大豆压榨亏损周环比上升。

从成本角度来看,由于7月外盘大豆价格总体呈现震荡走低态势,预计8月大豆到港成本仍将维持震荡下行。从压榨利润来看,油厂压榨进口大豆收益已经连续6个月亏损,7月大豆成本下降固然是好事,但油粕价格下跌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亏损持续状态下,油厂在操作层面可能继续对油粕采取挺价销售的策略,国内油粕价格将比外盘抗跌。

五、6月大豆进口同比略降 豆粕出口同比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6月大豆进口量达638.86万吨,较去年同期略减, 1-6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24.43%。6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30.17万吨,同比增加,1-6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36.44万吨,同比增加100.63%,超过2013年全年107万吨的水平。从进出口数据来看,6月大豆进口量仍处于年内高位,短期内大豆供给持续大幅增加,国内大豆供需将继续转向宽松。6月豆粕出口同比环比继续大幅增加,创下年内新高,主要是对日韩、越南等国出口增加,国内豆粕大量出口,有利于缓解国内豆粕供过于求的局面。

后市看来,8月美国天气预报显示降水和气温均适宜美豆生长,美豆很可能实现USDA预计的趋势单产,在庞大的美豆新作供应面前,美豆期价跌破种植成本,并继续震荡走弱的可能很大,短期期价可能因需求企稳而上涨,但反弹的高度应有限,熊市尾声的期价下跌风险依旧巨大。但随着8月中旬美豆定产期的到来,丰产压力或迫使期价运行区间进一步下移,因此可采取中期逢高沽空的操作策略。在远月榨利正收益的情况下,压榨企业应做好内盘的远月油粕套保工作。尽管今年东北大豆种植面积下滑,但国产大豆单产同比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产量情况或不像预期中的那么悲观。预计国产大豆产量下降对豆一期价的支撑力度料有限。预计后期国产大豆价格可能继续追随外盘大豆走势,但受到食品豆需求支撑,走势将比外盘强势。食用油价格受到天气炒作的支撑减弱,将会使油厂继续挺粕压油,豆粕价格因此受到支撑。短期内粕类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恶化,但随着大豆到港量的环比下降,粕价受到的冲击减弱,期现货价格或将出现一轮反弹。建议饲料养殖企业逢价格回调跌可适当建立豆粕现货库存,但以随购随用为主,更不可追涨。

食 用 油

7月份,由于美国农业部季度报告大幅提高新季美豆种植面积,外盘油脂油料价格大跌,带动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向下,见五年新低。国内植物油供大于求的格局不变,市场无盈利效应,贸易商对后市悲观,市场购销清淡,油厂罐容压力加大,从月线级别看仍有下跌空间。

一、美豆数据利空 豆油还未见底

7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结束6月的反弹行情再次向下,价格见五年来新低。主要是美国农业部在6月30日发布的季度库存报告及种植面积报告称,2014 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创纪录的 8483.9 万英亩,较去年的 7653.3 万英亩增长 10.9%,如果单产达到趋势水平,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将达到10340万吨的创纪录水平,报告反映下年度美国大豆供需基本面宽松,库存消费比处20年来最高水平。由于报利空影响,CBOT豆类商品遭受重挫,带动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持续下跌。由于国内豆油库存压力居高不下,而需求持续不足,市场缺乏盈利效应,贸易商采购态度谨慎,市场购销不旺。

8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震荡运行,价格重心下移,由于市场开始为中秋国庆双节备货,需求将略有好转。操作上,在外盘大豆跌破1000美分/蒲式耳或连豆油主力合约跟破6000元/吨之前,不建议建立趋势性多单或大量囤货,可逢低少量备货并及时锁定利润。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由于国内植物油供给增整大于需求增速,国内植物油基本面偏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国内豆油市场持续没有盈利效应,中间商拿货态度谨慎,下游随用随购,在油厂开工率保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油厂库存压力上升,油厂将不得不采取低价走货的策略。在原料价格(CBOT大豆期价)见底之前,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将反复筑底。二是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快速下跌,4 季度美国新季大豆到货成本预计为3672 元/吨。按照目前的豆油和豆粕价格测算,理论榨油收益为100 元/吨,理论收益将促使油厂积极进口大豆并在盘面进行套保,压制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三是宏观方面,美联储主席在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听证会上的讲话使市场认为美联储提前加息的可能性上升,美元指数走高,不利于大宗商品价格。利多因素有:一是进入8月,下游开始为中秋和国庆双节备货,终端需求将有所上升。二是美国大豆将进入关键生长期,按照往年规律,大豆苗情优良率在8 月份下降的可能性较大,预示着芝加哥期货市场一般将给予大豆期价较高的天气升水。三是从数据看CBOT盘大豆和豆粕多单减少而豆油多单增加,投机资金开始解锁“多粕空油”,资金方向将向有利于豆油价格方向转变。四是国际市场豆油价格的下降使生物柴油生产吸引力上升,美国生物柴油在没有税收补贴情况下仍然亏损,但亏损程度正在减轻,预示豆油价格距离底部已经不远。

二、菜籽进口同比大增 菜油供给压力不减

7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继续下跌,见2009年以来的低点。郑菜油期盘受连豆油扡累下跌,进口油菜籽成本下降,加工盈利对菜油价格形成压制,是国内菜油价格向下主因。

7月份,国内临储菜籽收购高峰期已过,收购数量远低于去年同期。国家粮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20日,湖北、四川等 12 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油菜籽237 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 186 万吨。监测显示,目前油菜籽收购高峰已过,后期收购量将逐渐减少,预计今年收购量将远低于去年。

8月份,预计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仍以弱为主,其中国产菜油在政策利多下坚挺,进口菜籽折油在供给压力下偏弱,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不可大量囤货。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目前华南地区四级菜油现货价较09合约低300-360元/吨,油厂通过盘面进行卖出套保积极性高,期盘不振不利于现货价格,预计菜油1409合约交割量较大。二是今年中储直接将收购款付给农民,掌握代加工企业真实收购数量,进口菜油进入临储可能性较小,今年进口油菜籽数量同比大幅增加,7-9月月均进口量为42万吨,仍处于高位水平,在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进口菜籽所压榨菜油集中在油厂,目前油厂罐容紧张,部分油厂在外租罐,为降低菜油库存,油厂多采取低价走量的策略。三是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仍有下跌空间,ICE菜籽价格在CBOT大豆期价大幅下跌的带动下也将回落,后期菜籽进口成本将进一步将低。四是国内大豆库存居高不下,进口数量保持高位水平,国内豆油供给增加,价格走弱,也不利于菜油价格。利多因素有:一是四菜和豆油价差缩小,目前华南地区四菜价格已低于当地一豆价格,加之国人对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认知,有利于菜油消费。二是国内豆粕与菜粕价格差处于550元/吨偏下,处于历史低位,饲料业为降低成本减少菜粕用量,国内菜粕价格滞涨,华南地区出现下跌,菜粕价格走弱支撑菜油成本。三是当前国产菜油成本高达万元左右,较进口菜籽折油高 3500 元/吨,导致纯国产菜油退出散油贸易,主要流向临储和小包装市场。

三、消费进口双双放缓 棕油继续震荡筑底

7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继续走弱,重心下移,但棕榈油走势明显强于豆油和菜油,棕榈油和豆油之间的价差缩小至三年最低水平。一是国内植物油供给十分充足,需求疲软,豆棕价差处于三年低位,不利于棕榈油消费,下游厂商对棕榈油未来价格走向十分谨慎,采购数量较少,棕榈油价格受到压制。二是本月马盘大跌,作为全进口品种,进口成本下降利空国内价格。

8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走弱,重心下移。市场购销虽因中秋国庆双节需求有所放大,但贸易商和下游企业多用多少采购多少,囤货积极性不高。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突破3亿吨,较高的大豆产量预示豆油仍将与棕榈油争夺出口市场。当前南美毛豆油 FOB 价格与马来西亚24 度棕榈油价格差处于两年来的低位水平,棕榈油处于价格劣势,不利于出口。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数据,今年上半年,马来西亚累计出口棕榈油812 万吨,同比减少8%。印尼棕榈油出口步伐同样较慢,今年上半年印尼棕榈油出口量为975 万吨,同比减少11%。印度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印度棕榈油和棕榈仁油进口量为329 万吨,同比减少24%,毛豆油进口量为85 万吨,同比增加86%。印度植物油进口量的变化说明棕榈油出口面临的竞争正在加剧,豆油对棕榈油价格的影响程度加大。二是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但库存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说明今年上半年棕榈油消费基本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下降。三是国际原油价格近期显著走弱,生物柴油收益下降,行业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加大。生物柴油对棕榈油的需求仍没有释放,今年上半年东南亚生物柴油产量显著低于政府目标。利多因素有::一是我国加强金融监管,棕榈油融资性进口难度加大,厂商装运棕榈油步伐放慢,有利于港口棕榈油库存消化。二是国内棕榈油港口价格与进口成本大幅倒挂,后期进口量下降的预期,有利于销售商挺价。

四、进口数量同比减少 总供量给并未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53万吨,较5月份的58万吨减少5万吨,但高于去年同期的49万吨。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36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84万吨降低24万吨,降幅为6.3%。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内外价格持续倒挂、厂商进口积极性降低外,大豆和菜籽进口量大幅增加,国内植物油产量大幅提高,而植物油消费需求持续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6 月份我国进口豆油 9.66 万吨, 1-6月累计进口豆油 46.6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 9.73%。6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到港30.19 万吨, 1-6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 225.13 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76%。6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 4.0 万吨, 1-6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菜籽油 52.23 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40.84%。6 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 35.29万吨, 1-6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菜籽 269.77万吨,同比增长 52.18%。

综上所述,预计8月份国际市场虽有天气升水,但不改中期下跌趋势;国内植物油现货压力不减,期现货价格将继续筑底,重心下移。期货操作上建议观望为主,豆油主力合约到6000元/吨附近时可陆续进场。现货操作上建议双节备货用多少备多少,随用随购为主,不可大量囤货。

防阻燃春秋工作服

订做企业工服

北京工作服定做制作